近日,阿嬤手作獲得連鎖咖啡品牌Manner投資登上熱搜,讓人不禁感嘆飲品的盡頭,殊途同歸。
阿嬤手作是一家源于廣西的茶飲品牌,深受消費者追捧。在阿嬤手作上海店開業首日,瞬間點滿2000單,平均取餐要等候6小時,8天拿下上海飲品熱門榜第1。
這樣的消費盛況在奶茶圈比比皆是,「喜茶」、「奈雪的茶」、「茶顏悅色」等都有過類似記錄。

圖源網絡
那么,投身精釀啤酒的你有沒有思考過,精釀是否也能這樣走上街頭,讓喝慣了3、5元一瓶大眾化啤酒的消費者排隊買單?
對大多數第一次接觸精釀啤酒的人來說,精釀都會被灌輸以“高大上”的印象,當作談資,跟朋友炫一下,確實促使很多人認識和購買精釀,成為忠實消費者,這是精釀啤酒初入國內時所走的路徑。
但發展到現在,這好像已經成為一種枷鎖,束縛了精釀走向尋常巷陌。
突破行業壁壘勢在必行,品牌如何才能讓精釀啤酒流傳出去呢?
形式與場景
在以往的消費場景,諸如酒館、酒店、飯館等,大多是被動式社交分享型消費?,F在諸如日常微醺、假日獨酌這樣的個人享受式消費正在加速倍增。
如果像茶飲一樣在街頭開一間小型啤酒店,或是更簡單的啤酒車,用3%酒精度的檸檬小麥啤酒,加上點冰塊,點綴上薄荷葉,做一杯現打精釀鮮啤。來來往往的消費者人手一杯,拍照打卡,現打即飲,這樣的場景不比任何一個高端茶飲或者咖啡要差!

圖源網絡
可能有人會說,這樣的花式精釀配叫精釀嗎?那我們不禁要問,誰說精釀非要一本正經坐在店里喝,誰說玩點花樣就不能叫做精釀了呢?
用精釀的思維釀啤酒,用茶飲的方式賣出去,這樣的花式精釀抹平了精釀門檻,在形態、消費場景進行解構與重塑。
讓90后、00后沒接觸過精釀的人看到它的第一眼會感興趣并且愿意嘗試,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育消費者,而是直接來一杯,用舌頭了解“原來精釀是這樣”。

趵突印象現打花式精釀
線上與線下
隨著疫情不斷反復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電商平臺上購買酒水,酒類電商得以蓬勃發展。
這里面,既有天貓、京東等傳統綜合類電商平臺,也有酒仙網、1919等垂直類電商平臺,抖音、快臺更是成為酒類電商的新流量入口,酒企紛紛開設了自己的直播間,直播帶貨領域也誕生了拉菲哥、醉鵝娘、李宣卓等頭部達人。

頭部達人李宣卓直播截圖
線上線下從相爭到互助,開始擰成一股繩,將線上流量反哺給線下零售實體,把利益留在本地,即時零售就此誕生。利用線上軟件下單,連接線下實體店,通過外賣配送網絡,30分鐘送貨上門,滿足消費者的即使需求,給予最新鮮的酒水體驗。
遺憾的是,在精釀領域,無論是專注線上銷售的直播電商,還是關注體驗和服務的即時零售,盡管很多酒企都開始擁抱互聯網,但暫時還沒有比較典型的精釀頭部品牌或者達人,這既是一種遺憾,也意味著是一片藍海。

圖源網絡
“啤酒+”混搭
據數據顯示,消費者在購買酒類產品時,進行“混搭”的意愿較強。就是說,消費者在購買酒類產品時,往往也會進行其他酒類或產品的搭配購買,比如很多人在消費時,會同時購買啤酒和白酒。
從這一點上,精釀啤酒可以延伸到其他品類甚至業態。例如啤酒+餐食,減少選擇困難癥,幫助消費者選餐;啤酒+醒酒茶,沒有再比這個適合聚會的了;或者日咖夜酒的模式,左手咖啡右手啤酒,也太會享受了!

“啤酒+”的復合混搭,是利用兩個品類或者兩種業態的疊加,突破原有的消費習慣,滿足新的消費需求,創造更多消費場景,引入新的增量。
樣式、場景、銷售,用數字化工具,做營銷性活動,這些固然是讓精釀啤酒突破壁壘的重點,但這是屬于外在的術的層面,也許找一個牛逼的產品經理和營銷團隊就能解決了。
真正能夠成功跑出來的品牌,讓消費者持續宣傳和復購的品牌,還掌握了內在的法,即組織力提升、人才搭建,產品及供應鏈等方面的“內功修煉”,保證了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體驗。
產品力
精釀啤酒與大眾化啤酒的不同,在于擁有無限的風味可能。
對于各類精釀啤酒品牌來說,不僅要用多樣的類型和風味吸引著消費者,還要更加細致的研究自己的產品,如何創造出各種好喝的味道?如何把精釀和當地口味結合?如何做好基礎產品的普適性?這是從產品研發上給予品牌的生命力。

圖源unsplash
供應鏈
精釀啤酒品牌的競爭,歸根到底是供應鏈的競爭。
品牌要向多個門店提供產品,在風味、性狀等方面高度一致,保證產品的穩定性,對原料、生產、運輸等都有很高要求,這是對供應鏈能力的考驗,是產品出圈和品牌做強的基礎,因此品牌一定要選擇實力出眾的供應鏈平臺。

圖源unsplash
組織力
精釀啤酒向外推廣,需要有效運營和活動加持,對于有多家店面的連鎖品牌來說,核心還在于組織人才的建設。
組建自己的“人才梯隊”,打造一個落地多層級、差異化的人才梯隊培養體系,同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這樣才能夠保證戰略活動的部署、計劃和落地,快速推進精釀產品的出圈,塑造品牌形象。

把精釀推廣出去,讓精釀沒有門檻,從小眾走向大眾,這是精釀行業一直以來的心愿和目的。
在中國精釀市場中,無論是花式精釀、即時零售、啤酒混搭這樣的場景創新和渠道創新,還是產品力、供應鏈、組織力這樣的內在驅動,精釀啤酒始終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品類。
無論是品牌、資本,亦或是經銷商,最終都是殊途同歸,即可以隨時喝到一杯屬于國人口感,且更具性價比的精釀啤酒。